南台灣的冬天,就是完全性的不冷,正午的太陽甚至讓我眼睛都要睜不開。鹽山跟以前都不一樣啦,以前有好幾座,沒什麼人,我記得我手腳並用地爬上去,留下背景白色似雪的照片一張。

現在只看到一座鹽山,還搭了橋讓人走上去,上面一堆人,我一點都不想靠近,心理對這種”建設”方式感到生氣。

還好接下來遇見黑面琵鷺,讓我心情大好。

先去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位於七股鄉黑面琵鷺重要棲息地範圍內,距黑面琵鷺賞鳥亭及主棲地不遠,建築物位於水上,造型相當特殊,內部規劃有展示室區、生態影片放映室、休閒餐飲空間及觀景平台,展示室空間主題以黑面琵鷺為主。不過看展示總是比較沒有感覺,不如親眼見到黑面琵鷺來得真切,於是我們去了賞鳥亭。

那裡有志工架好望遠鏡,並且親切地介紹著黑面琵鷺的生態,還遇見一位帶著牛仔帽,綁著馬尾的解說老師,他唱作俱佳地介紹著黑面琵鷺的生態、如何飛來過冬、如何分辨公母、說明她們如何求偶、覓食,還說了最近幾年台灣為了保護黑面琵鷺所作過的事,當說到這個族群的數目漸漸增加時,他那種高興又驕傲的神情令我印象深刻。

而透過望遠鏡看見站在遠處海邊的黑面琵鷺,頭低低的像在打瞌睡也像在躲風,大大的黑色嘴巴有種引人憐惜的憨態(我很怕尖嘴鳥…..),了解了牠們不遠千里從北方一路飛來,中間沒有休息的地方之後,再清楚地看見為了生存這樣努力的鳥兒,我覺得好感動喔!要不是顧及其他遊客,真想霸著望遠鏡盡情地看個夠呢!

買了一張明信片,才10元而已,算是爲贊助經費盡ㄧ點小小的心意。


(這是老師的攝影作品,照片中的黑面琵鷺要求偶了,長出美麗的頭羽。)

老師還拿出一大盒紀念章給我們蓋。


(我最喜歡左下角那個圖案)

紀念章的樣式都是他自己設計的,他也在一旁看我們蓋,叮嚀我們要小心,要有耐性,才能蓋得漂亮。圖案都有將老師口中的「黑面仔」巧妙地設計進去,連明信片的圖案都是他自己的攝影作品。我請老師簽名,老師也大方的接過明信片,簽下「王徵吉」三個字,老師說簽的方式也是從黑面仔「喇杯」的動作中得到的靈感。

我從老師手中接過他的名片,回來GOOGLE之後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攝影家,因緣際會下投入黑面琵鷺的保育和紀錄工作,現在的他是黑面琵鷺的最佳代言人,是名副其實的黑琵先生(Mr. Happy),還完成世界首部黑面琵鷺全年生態紀錄,並曾經獲得2006年「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頒獎表揚。現在的他六十二歲,但看來健壯有活力,充滿著對保護黑面仔的熱忱和活力,雖然經歷過赴國外拍攝卻不幸發生車禍而與妻子天人永隔的悲痛,但是決定走出傷痛,繼續作著他在這個世界上的任務。

他說:「黑面仔既漂亮又珍貴,全世界沒幾隻卻有三分之二都會來台南度冬,我們當然要扮演好地主角色,善待客人。」短短的幾句話就充分表現出他對黑面琵鷺的熱愛,散盡家財也希望能夠多了解牠們一點,從他的言談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黑面仔的了解和疼惜,他說黑面仔是很怕驚擾的鳥類,現在捕捉綁腳環通常都會造成黑面仔的受傷甚至死亡,所以現在不要捉,等牠們族群增加到一定數量時,再來作更深入的了解,「雖然我們還是很不了解他,但現在這樣就夠了。」

我真佩服這樣的想法,因為他是為了黑面仔而作,不是為了人類而作。

最後我帶著對黑面琵鷺的小小了解和滿心的感動離去,今年全世界有一千六百多隻,其中將近一千一百隻來台南作客,我希望明年能看到更多的黑面仔,也默默地想祝福王老師,謝謝他帶給我這麼多的感動。



離開七股時已近黃昏,沒有市區道路的壓力,我說我想開車,握著方向盤,窗外的景色從綠油油的嘉南平原,變成一大片一大片的漁塭,再遠一點,就是海,我想像著黑面仔遠道而來,在溫暖台灣的漁塭裡,用他大大的黑色嘴巴在水中撈食的樣子。

而那路筆直少車,太陽將下山,紅樹林茂密地綠著,海風吹得我頭髮亂飛,廣播裡播著台語歌,唱著漂泊的浪子、意愛在心內之類的。

我覺得我好喜歡好喜歡這塊土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ggnihc08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