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下班之後到世新大學旁聽了學長所講授的"媒體識讀"課程,這是開在公共關係及廣告學系在職專班的課程,學生都是有過工作經驗的,對於課程的參與也很積極,加上學長活潑有趣的講課方式,讓整個課堂都充滿了笑聲和交流。

昨天的課程內容是最近相當熱門的「新聞的置入性行銷」,常常在報章或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名詞,但伴隨的常是一陣又一陣的口水,讓我從不知道這個火紅名詞所代表的意義。

學長一向是個批判意識很強的人,他會一直一直的進行批判,一直一直地迫使我思考,迫使我拼命思考才能與他進行極需腦力激盪的談話。他並不是非辯贏不可的人,也很能傾聽我的看法,我自認尚有與他進行思辯的能力,只是有時候會覺得太嚴肅、太累了,就會耍賴跟他胡扯。

最近與學長聯絡,他又鼓勵我繼續進修,無論是出國或是在國內唸博士班都很好,甚至是鼓勵我當老師,他說站上講台才能真正把問題思考清楚也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只是跟他說:「讓我再想想吧!」於是他邀我去聽他的課,我想:「好吧!我應該再去感染一下他的積極才是。」

為了表示我有認真上課及思考,我要把我的上課筆記及思考心得紀錄下來:

一開始學長讓同學們看一段新聞影片,內容是報導中秋節將至,屏東海生館為魚兒準備了高纖月餅,影片內容則介紹夜探海生館的情趣。學長用這段影片引出了新聞內容中所隱含的置入性行銷,在一段具有人情趣味的訊息中傳達了品牌、地點等無關此項新聞的要素,並且在一段時間內連續播送相關的主題。看起來是新聞,但隱含著「推銷海生館」這件事。另外像「六分鐘護一生」的新聞,也隱含了寶僑家品的置入性行銷。

所謂的置入性行銷,又稱媒體置入(Product Replacement),其實是一種「高度競爭」狀態下的產物,策略性地將產品、品牌、商標置入新聞、節目、音樂錄影帶中,藉以達到:
(1)結合置入情境的生活型態與情境,以提高置入品牌或商品之使用度或說服力。
(2)透過置入情境的設計,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以建立品牌或產品的偏好度。

進一步來說,置入性行銷與廣告不同,它不是以廣告方式出現,而以新聞或節目的方式出現,雖然也是由特定廠商付費,但是並不明示廣告主;以一種和緩的方式,計畫性地透過生活型態與置入情境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讓消費者不容易察覺。

認識了置入性行銷的定義之後,接下來要討論的是置入性行銷可否被允許存在於新聞或一般節目中,課堂上的發言很踴躍,學長也一直用問題去引道學生的思考,最後學長作出了他自己的結論,但他也說那是他個人看法,不是唯一真理。

而我認為,我們為什麼要以批判的心態去看待「置入性行銷」呢?如果從置入性行銷存在的環境來看,代表我們必是身處於一個自由開放且高度競爭的社會,而這樣的社會往往是訊息爆炸的,What you can get is more than what you want and what you need. 如果站在閱聽者的角度,我會希望我的手上能握有較多的選擇權,不要被媒體強迫灌食。也就是說,我可以清楚地區辨新聞、節目、廣告之間的不同,當我在接觸媒體時,不要有任何廠商搭著新聞的便車來到我眼前對我promote任何的產品、品牌甚或是意識型態,讓新聞儘量保持其誠實報導的立場,不要有意圖不露痕跡夾帶廣告的不誠實行為。

我想置入性行銷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是用一種經過精密計畫的行銷方式,讓消費者不容易察覺,畢竟當我們面對一項成功的置入性行銷時,有時很難保持與面對廣告一樣的警戒心,而就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特定產品、品牌或某種意識形態。但是目前置入性行銷並沒有法律的規範,只能靠「媒體自律」的機制來導正,不過與其期待「媒體自律」這檔事,不如好好保持清醒,用自己的眼睛和頭腦來檢視這些吧!

【下週課程預告】廣告中的性別意識

【小記】昨天下課時間,有一個同學問我是大幾的學生,怎麼之前都沒看過我,我說我已經畢業好久啦,她還滿驚訝的勒;學長也說看我走進教室時的樣子好有學生味。哈哈~~我想我應該還能拿學生證繼續招搖撞騙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ggnihc08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