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的第二天,果子狸打擊犯罪去,我自己騎著摩托車逛大街。

第一站是位於中正路的「國家台灣文學館」,昨日幾次經過這個地方,古色古香的典雅建築吸引了我的注意,依稀記得MULDER君說過這樣一個地方,便把這裡列為首要造訪的地方。

這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落成於1916年,戰後曾為空軍供應司令部、台南市政府所用。因戰爭或年久失修而使結構毀損。在文建會支持下,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程,至2003年10月17日,遙念台灣史重要文化啟蒙團體「台灣文化協會」之成立精神,「國家臺灣文學館」選定此日正式開館營運。

館內有幾位義務服務的志工,我遇見一位滿頭白髮的奶奶,她親切地引導我參觀的方向,告訴我多媒體設施的使用方法,在她的建議下,我將耳朵附在舊式留聲機喇叭造型的耳機上,聽一位老者用閩南語 所吟唱的歌謠。

乍聽之下彷彿感覺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家,在靜謐午後帶著無限憐惜的心哄著孫兒入睡,但細看底下的介紹,原來作者是將台灣當成憨孫,一反多數作家將台灣視作母親的形象,他認為台灣不只是提供奶水養育我們長大的母親,而是更需要我們多多地疼惜的憨孫。看了這樣的說明再去聽作者的吟唱,我想著當時台灣作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情,他那滄桑卻溫柔的聲音,緩緩地吟唱著,他吟著「憨孫是我的寶貝我的夢」,不需要麥克風,不需要攝影機,卻比現在那些聲嘶力竭喊著「愛台灣」的政客聲音還要動人而有力量。

我繼續沿著參觀動線前進,慢慢了解台灣文學作品和作家的豐富性。我想起閩南話中稱讚一個人,會說他「很有才情」,我想這是一個很美的字,才情指的應該是才華和感情。會留下感人作品的人,必須有適切使用文學技巧的才華,懂得運用種種隱喻或象徵手法卻不能過度賣弄或堆砌華麗的詞藻,必須時時刻刻將外在事物內化之後,透過自己思維和感情的作用再揭露出來。在我眼前的作家,可能經歷著戰亂或自身病痛的痛苦,但仍然懷抱著對現實人世的關懷,用文字表達出懇切的情感,讓我此時此刻站在他們所構築的文學歷史前,沉吟再三,流連忘返。

館內還有原住民的特展,展示的東西很特別,沒有具體可見的形象,主題是原住民的各項傳說,你可以坐在佈置的很舒服的位子上聽畫眉鳥的聲音、聽海浪的聲音,了解泰雅族占卜鳥的由來和雅美族捕抓及食用飛魚的禁忌,也可以坐在火旁的石頭上,聽魯凱族的獵人說著雲豹的故事,還有白色水鹿引著邵族人發現日月潭湖水的經過。我興趣盎然地拜訪一個又一個的小天地,安靜地坐著,憑著聲音想像這些故事的場景、想像穿著美麗織紋衣裳在山林間奔跑的獵人,還有他們對祖靈和自然的信仰與尊崇。

中午和果子狸吃過飯後我又回到這裡,逛了「兒童文學書房」,裡頭有很多童書,還有一個小女孩賴著媽媽念故事給她聽。下午時分展場裡多了一些小學生和高中生,不若早上那樣安靜,早上館內只有我和高跟鞋踩在地上扣扣的聲音,但我還是待在裡頭,隨意走著,想像自己是那時的仕女,以優雅的步伐走在這樣美的宅子裡,走累了,就選一個角落坐著,抬頭看美麗的紅磚牆和高大的廊柱,看看有點不耐煩的小朋友和偷偷聊著天的小情侶。我一直在想,回去之後,我要怎麼寫出我在這裡停留的心情,怎麼寫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過程,怎麼寫這喧鬧中的安靜……

依依不捨離開這裡,慢慢往下一個地方前進……





批ㄟ斯:建築物本身的美和生命是我的傻瓜相機和傻瓜技術捕捉不起來的,決定不放建築物的照片。但是想放這張,底下是舊建築的結構模樣,我站在透明玻璃上往下拍,彷彿站在過去和現在的交界處。館方透過這設計讓我們看建築的過去並紀錄著修復的過程,舊建築在這樣的巧思之下有了新的生命和用途,過去在腳下穩穩地存在著,沒有被遺忘,而未來仍繼續地向前開展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ggnihc08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